化瘀的天敌是疏肝+补阳! 血府逐瘀丸加上这2个药, 化掉一身瘀血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“艺术加工”成分。喜欢点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。
说起“瘀血”,很多人脑海中或许只有“淤青”两个字。但在中医眼里,瘀血可不是简单的皮下出血,它是个老阴魂,藏得深、伤得狠,让无数人莫名其妙地腰酸背痛、胸闷气短、睡不好、脸色暗沉、手脚冰凉,还常常查不出毛病。更有甚者,一身毛病,根源就卡在那“血不畅”的关口上。
有意思的是,很多人一听“化瘀”,就自动联想到“活血”这两个字,拼命吃红花、丹参、桃仁……可效果就是不理想。那是光活血不疏肝、不补阳,就像只开前门,不开后门,瘀血出不去,反倒搅成一锅浑水。
中医讲究的是通—调—补,三者缺一不可,尤其是调肝与补阳,简直是化瘀的“天敌拍档”。
血府逐瘀丸作为活血化瘀界的老将,很多人对它耳熟能详,但它单打独斗的能力并没有神话中那么万能。真正让它发挥最大威力的,是那两位“助攻”——一位疏肝理气,一位温阳通络,三药联手,才是真正的“化瘀三剑客”。
血府逐瘀丸,名字听起来就霸气,它的“血府”,指的就是人体的“血液大本营”,主要是胸中血脉。它的配伍讲究,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当归、柴胡、牛膝、生地、枳壳、桔梗、甘草,十味药,一环扣一环。
桃仁红花破血行瘀,川芎当归养血活血,配合柴胡疏肝升阳,牛膝引血下行,生地清热凉血,桔梗与枳壳则畅通胸气。别小看这组方,它可不是只为“月经不调”服务的,它对胸痹心痛、头晕健忘、气短乏力、舌暗有瘀点这些“隐性瘀血”也有奇效。
但问题来了,为什么有些人用了血府逐瘀丸,效果却不尽人意?问题就出在“气机”和“阳气”上。如果肝气郁结,血就动不了;如果阳气不足,血就走不远。这时候,就得请出那两位“化瘀拍档”。
先说疏肝。肝主疏泄,调畅情志,行血有力。若肝气不舒,气滞血瘀,瘀堵就像水管生锈,越冲越堵。这个时候,配合柴胡疏肝散,就很关键。
这方以柴胡为君,搭配白芍、川芎、香附、陈皮、炙甘草等药,可以疏肝解郁、理气活血、缓解疼痛。尤其是那些经常烦躁易怒、胸胁胀痛、食欲不振的中年人,肝郁血瘀的可能性极高,光靠血府逐瘀丸不够,必须加上疏肝药,才能“推开瘀血这扇门”。
再说补阳。阳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,是“锅下的火”。阳虚的人,血液运行像冬天里的水龙头,慢吞吞、冷冰冰。尤其是年纪大了、久病体虚、手脚冰冷的人,瘀血根本不是“冲”出去的,而是“冻”在那的。
这时就得靠右归丸这样的温阳补肾方,里面有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枸杞、鹿角胶、肉桂、附子等,能温补肾阳、强壮命门、助血行走。这不是简单的“进补”,而是“点燃身体的火”,把瘀血逼出来。
很多中老年人常年腰酸腿软、夜尿频多、怕冷怕风、脸色发黑、舌头发紫,背后其实都是“血瘀+阳虚”的组合拳。这时候,单靠血府逐瘀丸,顶多是“推推血”,但血走不远,瘀还会回来。加上右归丸,才能从根本上“开炉生火”,让血液彻底通畅。
临床上,一个真实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:一位62岁的退休教师,常年心慌胸闷、晚上易醒、两腿酸沉、脸色蜡黄,检查结果却总是“无大碍”。她试过单吃活血药无效,后来在中医师的建议下,血府逐瘀丸+柴胡疏肝散+右归丸三药合用,3个月后明显改善,不仅睡眠好转,整个人也精神了不少。
这就是中医讲“整体调理”的魅力,而不是“哪里堵了疏哪里”那么简单。
说到底,瘀血并不是敌人,它是身体在给你“亮红灯”。真正的敌人,是气滞与阳虚,它们才是瘀血的大后台。只有气顺、阳足,血才能走得畅、走得远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医从不强调“猛攻猛打”,而是讲究“调和有序”。
中国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个道理。《血证论》里说: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”,《灵枢·经脉》又说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。”这些古语,翻译成现代话,就是:气是血的司机,阳是血的发动机,司机瞌睡,发动机熄火,血液自然寸步难行。
从地理上看,北方寒冷地区、南方湿重环境,都是瘀血的温床。而从生活习惯上看,久坐不动、饮食油腻、情绪压抑、熬夜过度,无一不是制造瘀血的“隐形工厂”。不仅要吃对药,更要活对生活。
具体怎么办?每天走够6000步,饮食少油腻,注意保暖,避免情绪内耗,这些看似老生常谈,却是最实用的“化瘀之道”。再加上春天疏肝、冬天补阳、秋季润肺、夏季养心,顺应四时,事半功倍。
药也不是乱吃的。中医讲“辨证论治”,不是谁都适合血府逐瘀丸+柴胡疏肝散+右归丸这套组合。有的人阳盛有火,有的人脾虚湿重,有的人阴虚火旺,必须请专业中医面诊,根据舌象、脉象、体质来调整用药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活血,不疏肝、不补阳,是“化瘀半功倍”;三者合用,才是“化瘀事半功倍”。这就是中医的智慧,不追求立竿见影,而在于“标本兼治、调理有序”。
别再迷信什么“神药速效丸”了,中医调瘀,靠的是“三步走”:先通气,再行血,后扶阳。这不是慢,而是稳,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。
血府逐瘀丸是“破”,柴胡疏肝散是“调”,右归丸是“补”,三药合力,像是“打扫+开窗+点炉火”,把身体里的“瘀血老屋”彻底改造一遍,这才叫真正的中医治法。
温馨提示:文中提及的药物及配伍,需根据个体体质、病症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开方,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。如有相关症状,请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中医问诊调理,切勿擅自用药。
参考文献:
[1]钟雪梅,陈敏,凌雅韵,等.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[J].中国药房,2025,36(06):732-736.
[2]王旭,李娟.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胸痹心痛的机制分析[J].中医杂志,2024,65(11):101-105.
[3]刘靖宇,张晨曦.疏肝理气法对血瘀证的调控作用探究[J].中医研究,2023,36(09):887-891.
上一篇:新安传媒有限公司活性炭采购公开询价公告 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下一篇:没有了